总要去趟绍兴吧!
读先生的书,去先生的故里...
去看小时候课文里的鲁迅故居...
去走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...
走走鲁迅先生当年走过的路~


绍兴,一个让你忘记时间的存在,却又无处不流淌着时间魅力的地方。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老城,保留了部分古老的建筑和生活习惯。


坐上乌篷船,放眼望去皆是青瓦白墙的老房子。那些乌色的霉斑提醒着你,它们不是为了吸引游客而刻意做作,这就是绍兴本来的模样。不能心急想着赶路,应该是游山的态度,看看四周景色,随处可见的山,各式各样的古桥,惬意无比......


柯岩风景区
一个以采石遗景为特色的石文化景区,始于隋唐,至清朝形成了著名“柯岩八景”,为越中胜景。在柯景区,不论是赏“天下第一石”,还是泛舟鉴湖,又或是穿越到鲁迅先生笔下的鲁镇……
这里有着最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风情,让人回味无穷!

在柯岩,那些历经着风霜的石雕,传载着几代人的回忆,牢记着古中国的文化。
被誉为 “天下第一石”的云骨。“云骨”摩崖,刻于清光绪二年。该摩崖主要记载了柯山採石历史和“云骨”得名来历,是研究绍兴石文化历史的重要史料。


在鉴湖,乘坐景区画舫,漫步“古纤道”,感受“八百里湖光收此地,长桥水接鉴桥流”的古鉴湖风情。


在鲁镇,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,可逛逛贡品店、油烛店、钱庄、当铺,还能在鲁镇街上碰见阿Q、祥林嫂、鲁四老爷...他们用惟妙惟肖的肢体,笑着过来和你互动。漫步青石板铺路的街巷,黛瓦粉墙、枕河临街的店铺,古朴高大的台门宅院,千姿百态的石桥石坊,纵横交错的水巷小河,飞檐翘角的戏台等。



安昌古镇
安昌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,后因战乱,多次焚毁,又于明清时期重建,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,一衣带水,古朴典雅。
安昌古镇老街依河而建,全长1747米,河之南为民居,河之北为商市,两岸之间古桥相连,其小桥也非常有特色,“拱、梁、亭”各式,素有“碧水贯街千万居,彩虹跨河十七桥”的美誉。



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安昌独特的美食文化,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的各色小吃备受游客青睐。



鲁迅故里
鲁迅故里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、最具文化内涵和古城水乡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之一,资源独特,拥有鲁迅故居、百草园、三味书屋、鲁迅祖居、土谷祠、长庆寺、鲁迅笔下风情园、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等一大批与鲁迅有关的人文古迹,是广大游客解读鲁迅作品、品味鲁迅笔下风情、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。




沈园
沈园,本系沈氏私家花园,占地57亩,为宋代江南著名园林,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。相传,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初娶唐琬,伉俪情深,后被迫分开。绍兴二十一年,两人邂逅于沈园。陆游感慨怅然,题《钗头凤》词于园壁间,极言“离索”之痛。唐琬见而和答之,情意凄绝,不久抑郁而逝,成为千古绝唱。陆游为此抱憾终身,数次造访,赋诗十余首,沈园也因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载入典籍。





书圣故里
绍兴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是绍兴市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,荟萃着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绍兴名士"书圣"王羲之和"学界泰斗"蔡元培的故里,也是刘宗周、黄宗羲等历代名士的求学圣地。



绍兴书圣故里景区位于蕺山南麓大片古民居之中,总面积约0.8平方公里。景区布局为前街后河,众多名胜古迹散步在街区内的四街六弄之间,如笔飞弄的蔡元培故居、西街的戒珠寺、蕺山街的题扇桥、肖山街的探花台门等,使街区内平添了几分历史文化气息。里弄小巷、小桥流水、粉墙黛瓦、青石板路、庭院深深,让景区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文化、桥文化、酒文化、街市文化,是绍兴历史文化古城的缩影。




绍兴东湖
绍兴东湖,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东的箬篑山麓。东湖是古城绍兴景色最为奇特的一处游览胜地,具有极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,它以洞深、岩奇、湖洞相连,“虽出人工,宛自天开°为其特色,被誉为稽山镜水之缩影。绍兴东湖兼具西子湖头之秀丽,并享有“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”之美称,它与杭州西湖、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的三大名湖。



从汉代起,石工相继在此凿山采石,经过一代代石工的鬼斧神凿,遂形成险竣的悬崖峭壁和沉幽深潭。清末会稽名士陶渊明的第45代孙陶浚宣看到这里风景绮丽,便筑堤围湖。使堤外是河,堤内为目录湖,湖中有山,山中藏洞。又经过数代百余年的装点终使东湖宛如个巧夺天工的山、水、石、洞、桥、堤、舟楫、花木、亭台楼阁俱全,融秀、险、雄、奇于一体的江南园林。




兰亭
兰亭,位于绍兴城西南的兰渚山下,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,汉时设驿亭而得名。






兰亭,悠久的历史渊源奠定其深厚的多元文化基础,景区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风格,可谓:景幽、事雅、文妙、书绝。


新昌大佛寺
大佛寺,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城南明街道,始建于东晋。距今已有1600多年,当真是一座千年古刹。大佛寺以石窟造像为特色,佛像规模宏大,历史悠久。堪称继敦煌、龙门、云冈、麦积山石窟之后的中国第五大石窟艺术,被誉为“越国敦煌”。





大佛寺中一座“江南第一大佛”,镌造于南朝齐梁年间,经由僧护、僧俶、僧佑三代僧人相继雕凿,历时30年建成,世称“三生圣迹”。佛像位于仙髻岩的一穴石窟之内,是一座弥勒佛像,佛身高13.74米,比我们常见的弥勒佛像“瘦”了许多。其实原本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弥勒相是威严凛然、身材颀长的。在当今的汉传佛教寺庙中,威严清瘦的弥勒相对少见,而大佛寺的这座弥勒佛像,依然保持清瘦的身材,足以证明他年代久远。特别的是,佛像各部分的比例运用了透视原理,头部特意放大,代表了那个时代顶尖的工艺水平。




千佛院,又称千佛岩,是一处天然溶洞。洞内正中是一座海岛观音像,岩壁上分布着南齐开凿的一千多尊佛像,大的有1米高,小的仅数寸,是研究南朝齐梁间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史料。

八字桥
八字桥,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道八字桥直街东端,地处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广宁桥、东双桥之间。桥长5.5米,宽3.1米,高5.75米,孔高4.15米,桥跨4.8米。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(1201年~1204年)以前。两桥相对而斜,状如八字,故得名。结构为石梁桥,建在3条河道的汇合处,由主桥和辅桥组成,共有4组台阶。为三街三河交叉的四向落坡设计。桥东为南、北落坡,成八字形。桥西为西、南落坡,成八字形。桥二端的南向二落坡也成八字形。八字桥结构简洁、建筑稳固,体现了南宋绍兴地区建桥技术的成熟,为研究宋代的桥梁建筑技术和中国桥梁史的重要实物例证。



八字桥街区“桥桥相映,水屋相连”,各不相同,每一座都饱经风雨而不倒,顽强地伫立在河水之上。裂开的青石、斑驳的栏杆都显出桥梁的古老,站在桥上静静眺望,三两乌篷船沿岸而靠,屋屋相连,带着水墨色彩的江南民居随河水铺陈开,目光所及看不到高楼大厦,尽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闲适和惬意。



大型舞台剧《百年社戏》
《鲁镇社戏》以鲁迅小说中的鲁镇和人物为背景,以一个小学生偶然穿越百年鲁镇,想要逃离却找不到出路的故事为线索,真实再现100年前闰土、阿Q、祥林嫂、孔乙己、狂人等经典人物在吃人的旧社会和封建礼教压榨下,所经历的跌宕曲折的命运故事。





新派实景越剧《沈园之夜》
《沈园之夜》堂会演出以绍兴越剧、莲花落、绍剧、鹦哥调等绍兴本土剧种为曲艺元素,以“游园”“别园”“归园”“题园”“惜园”五部分,生动演绎沈园这个宋代名园的浪漫柔美和陆游与唐琬悲凉、凄婉的爱情故事。


